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怎樣活得快樂

怎樣活得快樂 黃榮輝 作
快樂藏在自己的心裡
快樂是一種「舒服滿足、甜美愉悅」的心情,這種快樂的心情是怎樣產生
的呢?當然是產生於個人的內心;有些人想要到外面去尋找快樂,那會離快樂
越遠,因為快樂是不必向外追尋的,快樂並不是別人可以給你的,快樂原來就
藏在自己的心裡。如果心裡想著美好的事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快樂起來;如
果心裡想著厭惡的事情,就會油然而生悶悶不樂的心情。
一個人的心裡要怎麼想都可以,如果你往美好的、善良的、喜愛的方面去
想像,心裡就會越想越快樂;相反的,如果你總是往醜惡的、毀壞的、仇恨的
方面去想像,心裡就會越想越氣憤。
不過,一個人心裡所想的只是一種心思意念,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本體,有
如影像或夢境一般,並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譬如一張照片,那只是一個
影像;譬如一場夢,那只是一場幻覺,並非真實如此。只不過,這種影像或夢
境跟事實非常接近,幾乎可以亂真,因此,常讓人信以為真。譬如看一場電影
或做一場夢,好像真實經歷過一樣。所以說,一場美夢可使人快樂不已,雖然
是夢境並非事實,但也給人甜美的回味;反之,如是一場惡夢,也足可令人憂
心忡忡。
世上的人、事、物、境都是好壞優劣並存的
人們心裡所想的雖然只不過是一種心念,但如果是往美好的、積極的、肯
定的、建設性的方面去打轉,那就容易形成樂觀的態度,人一旦抱持著樂觀的
態度,就會排除掉那些醜惡的、消極的、否定的、破壞性的心思想法,這樣就
可擺脫掉許多不必要的憂傷怨恨及恐懼不安。世上許多人的不快樂,無端無由
地煩惱憂慮、擔心恐懼,可說絕大部分是自己想出來的,如杞人憂天一樣,心
裡存有消極的、否定的、悲觀的病態想法,當然就很難快樂起來了。
世上任何一個人、事、物、境,都是好壞優劣並存的,也就是說任何人、
事、物、境,必有其優美可愛、可喜可用之處,但也難免有其醜惡粗劣、可厭
可恨的地方。樂觀的人,心裡會常想其優美可愛、可喜可用的一面,因而心存
快樂,無論遭遇任何人、事、物、境都覺得有其可愛可用之處。悲觀的人,卻
心裡常想著那些醜惡可厭的一面,因而覺得世上沒有一個好人、沒有一件好事
、沒有一件完美的東西、也沒有一處讓人喜愛的地方,如此怎能讓人快樂得起
來?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雖然說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難免有它的缺失過錯,連聖人孔
夫子也有說錯話、做錯事的地方,譬如「子曰:『肉不方不食』」,這可說是
不該有的挑剔,起碼孔夫子沒有必要說這種話,人們吃了切得不方正的肉那又
何妨?如此說來,人有一些缺失過錯,那是理所當然,也是正常現象,如說他
沒有一點缺失過錯,那絕對是騙人的,或許是你還沒發現而已。因此,要做一
個快樂人,必須要有能夠接納、寬諒、容忍、允許別人曾有缺失過錯的胸懷。
每一個人既然都難免有一些缺失過錯,那只是人生的一小部份,另外還有
較大部分的是優良、善美及專長。一般而言,對於別人的缺失過錯會特別引人
注目,常將別人的優點或專長視為正常現象、理所當然,並無特別之處,惹人
在意。對於別人的缺失過錯,卻是異常的特殊現象,會給人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譬如五官端正、四肢健全沒有人會注視,如是缺一眼、缺一耳或缺一手,人
會牢記其缺憾;又如他做過許多好事、說過許多好話,人家認為是正常現象,
但是如果做了一件壞事或錯事、說過一次壞話或是說錯話,便給人深刻印象,
牢記不忘。
對別人的缺失過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對自己的卻只能看到一半人會活得
不快樂,是對於跟自己相處的人採取悲觀的態度,也就是對他的缺失過錯了解
得十分清楚,卻漠視他還具有許多優點與專長,也就是凸顯或誇張他的缺失過
錯,而淡化或貶低了他的優點與專長,將其不是很嚴重的缺失過錯當作他全部
的人品,抹殺了他所具有的許多優點與專長。譬如他曾經對你做過許多好事或
說過許多好話,不過你隨即就淡忘了,但是,他只對你做過幾件壞事或說過幾
句壞話,你卻緊記心頭、終身不忘。
人的眼睛只能往前看,因此對於別人的缺失過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對於
自己的缺失過錯卻只能看到一半,還有許多死角是自己看不見,但別人可以看
得見,譬如自己的眉毛、嘴巴、耳朵、後腦及臉上表情是自己看不見的,就是
照鏡子也只能看到正面,自己的後腦需要靠兩面鏡子才能看得到。所以要了解
自己的缺失過錯必須依賴反省,或者在發現別人的缺失過錯時,要想想自己有
無相似情形。如果自己也曾有類似毛病,應該就可以接納別人的缺失過錯了。
誰都可能曾經做過錯事或說過錯話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的,無論誰都可能曾經做過錯事或說過錯話,因
此,樂觀的人不會嚴苛地追究別人的缺失過錯,能以寬容諒解的胸襟去接納別
人的缺失過錯,況且有些缺失過錯是無法避免的,有些缺失過錯並非本人所願
而是出於無奈。樂觀者認為別人有一些缺失過錯是在所難免、無可厚非的,因
此懷有「大人不記小人過」的胸襟,而不去計較別人的缺失過錯。
人都是不停的在成長改變當中,不可能永遠是那個樣子,一個人的思想言
行也逐漸變得健全正確,人不會一直都那麼愚蠢幼稚。因此,一個人的缺失過
錯將隨著教育與歷練而逐漸減少,每一個人都是從懵懂無知的幼童成長過來,
人會從不斷地學習與鍛鍊當中改善自己的思想言行。因此,你現在發現他的缺
失過錯,也許三五年之後他已經沒有那種缺失過錯了,如此說來,那又何必將
別人的缺失過錯久留心中而不忘呢?
人能夠隨時忘懷別人的缺失過錯,就容易消除對別人的惡劣印象,如能發
覺他的優點或特長,對他就容易產生好感,因此跟他就容易和諧親善地相處。
在生活上經常跟你相處的人如能維持和諧親善的關係,就容易從中獲得快樂。
在生活上經常和你相處的人,有些是不能由自己選擇的,
比如兄弟姊妹、同學、同事,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還是要跟他相處在一
起,如果跟他們維持和諧友善的關係,則彼此就能共享快樂。
夫妻相處最需要講究的是「愛」
人際間關係最密切的是夫妻,夫妻可說是陰陽結合兩人融為一體,因此稱
對方為「我的另一半」,可說是不可分割的連理枝。由於夫妻日夜相隨、寢食
與共,內心的私密話都可以向對方傾訴,因此彼此相知最深,對方的一切都瞭
如指掌。既然夫妻已經結為共同體,就不必分彼此,應該甘苦共嘗、禍福與共
;夫妻合則互蒙其利,分則各受其害。如果夫妻之間能夠維持親密恩愛的關係
,雙方都會時時帶來生活上的快樂。
夫妻相處最需要講究的是「愛」,人人都需要愛和被愛,尤其夫妻間雙方
都需要有被愛的感受,愛可以化解各種負面情緒。如果夫妻間能夠互愛,便願
意體貼對方、疼惜對方、寬容對方、為對方犧牲服務,雙方都可以享有甜蜜快
樂的生活。彼此有愛就可消除心中的懷疑及埋怨,不致有神情不善或出言不遜
去怪罪對方,如此,就可避免夫妻爭吵、怨恨、責罵的弊端。
夫妻既是生命共同體,就不必要計較我對你錯,夫妻具有非常複雜、糾纏
不清的親密關係,如果有過錯,雙方都脫不了責任,能寬諒對方的疏失過錯,
就等於是寬諒自己。夫妻各從不同的家庭環境及教養歷練中成長過來,當然會
有不同的習性及優缺點,絕不能奢求對方要完全跟你一樣,因此要有尊重對方
不同見解及習性的雅量。
夫妻間最忌諱的是隨意地口出怨言和毫不留情的批評責難
夫妻間最忌諱的是一看到對方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口出怨言,毫不留情的批
評責難;而有許多合自己心意的言行奉獻卻忘記稱讚或感激對方。夫妻間相處
,最需要的是欣賞、讚美、感激、安慰及勉勵對方,如能多欣賞對方的正當作
為,多讚美對方的優良表現,多感激對方的服務協助,多安慰對方的辛勞苦楚
,多勉勵對方的進展改善,在良性互動中夫妻感情會愈融洽。
夫妻間具有破壞性的言行是埋怨、嫌棄、批評、責罵和怪罪,因夫妻間朝
夕相處,生活上的微末細節都可以目睹耳聞,當然就容易發現一些看不慣的小
瑕疵,如果只因一些不關緊要的小毛病,而誇張成十分嚴重的事端,不停的埋
怨、惡意的嫌棄、再三的批評、嚴厲的責罵、肆意的怪罪,在互相追究問罪的
惡性循環下,將造成惡言惡狀、冷嘲熱諷相向,如此夫妻間的恩愛情懷將蕩然
無存。
夫妻恩愛相處可以醞釀出許多快樂
夫妻雙方如果貌合神離,雙方都會因夫妻不合而失去許多快樂。如果夫妻
雙方都能體念,天下間千千萬萬人,為何兩人會結為夫妻,那是宿世的姻緣,
不管是善緣也是孽緣,註定兩人必須生活在一起,既然兩人已經綁在一起,善
待對方就等於善待自己,仇視對方有如虐待自己。反不如疼惜對方,讓對方感
受到溫馨柔情,以報恩感激的心態來建立美好姻緣。
夫妻恩愛相處可以醞釀出許多快樂,起碼夫妻同心合作容易建立美滿家庭
,也就容易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樂。所謂家和萬事興,夫妻能夠攜手合作、共
同打拼,有了忠誠又貼心的幫手,又有何艱困不能克服?夫妻能同心,黃土可
以變黃金,如此事業成功、工作順利,快樂的事物就會源源而來。夫妻能夠共
同奮鬥,縱然是十分辛苦也會覺得甜美,何況還可以共享成功的滋味。
夫妻間最忌諱的是算舊帳,總是數落對方的疏失過錯,而對方的優良表現
及對你的服務奉獻卻忘得一乾二淨。世上有誰沒有疏失過錯,三五年前曾經有
的疏失過錯,何必牢記不忘、一提再提?凡是不能忘懷對方的疏失過錯,卻會
忘記對方的好處與奉獻,那是只會記恨埋怨而不懂得感激感恩的人,這樣跟誰
都無法和諧相處的。
夫妻吵架是很不智的行為
夫妻吵架是很不智的行為,說難聽一點就像狗打架一樣,專門攻擊對方的
弱點,毫不留情的欲置對方於死地,一直拼到你輸我贏才肯罷休。夫妻吵起架
來,多半互不相讓,結果眼大脖子粗
,吵個沒完沒了。在局外人來看,夫妻吵架多半只為芝麻小事而大動干戈,其
實沒有必要那麼認真去唇槍舌戰、咬牙切齒。夫妻面前何必逞英雄,就算你吵
架贏了,結果還不是雙輸。
現代人離婚率高升,超過四分之一的已婚者走上紕離之路。離婚的原因主
要是一方有婚外情,有第三者的介入而造成感情走私,讓配偶最不能忍受的是
對方有外遇,凡是搞外遇者是對婚姻的不忠誠,可說是一種叛變行為,一旦被
對方發覺就容易造成婚姻的破裂。面臨婚姻破裂,雙方都不會有好心情,家庭
生活會變得孤單不正常,尤其子女傷害更大,單親子女享受不到父母恩愛的天
倫之樂。
失婚的人,無法享受到愛情與親情的快樂
倆願離婚者多半是肇因於個性不合,這對雙方的傷害較少,都是由於堅持
自己個性,不願改變自己去配合對方,如果兩方都不願意改變自己原有的個性
,勉強綁在一起也只有格格不入、衝突時起,那是冤家結合成怨偶。既然夫妻
雙方勃谿時起、互有怨言,不出惡言的分手反而使雙方各得自由。不然都被不
合意的婚姻所綁所累,不能自由自在去尋覓合意的第二春。
人是合群的動物,不能離群獨居;人類的婚姻制度,就是要讓情投意合的
男女結合在一起共同為生活打拼,兩人攜手合作的結果,可以產生更大了力量
去克服難關而獲得成功。如此,遭遇困難因有人分擔而減少痛苦,獲得成功因
有人分享而增加快樂。事實上,人類都需要健全的婚姻
,才能從中帶來許多快樂,失婚的人就無法享受到愛情、親情的快樂。
知足常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世上有許多人之所以不快樂,是根源於不知足。叔本華(Schopenhauer)
說:「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擁有什麼,卻總是想著自己欠缺什麼。」這種心態使
人貪心不足,也是讓人感覺不快樂的原因,如果能多想「我們有什麼?」而不
要想「我們缺什麼?」那我們就會快樂起來。我們不要為自己沒有的而悲傷,
要多為自己擁有的而欣喜。
知足常樂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人能知足就會滿意現實,能夠珍惜現在所擁
有的、享用現在所擁有的就能享有快樂。林語堂曾說:「滿足的秘訣,在於知
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有的,並能去除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慾。」人往往由於貪得無
饜,不懂得去享用已經擁有的,卻拼命去追求自己所缺乏的,因此而喪失許多
本可享有的快樂。所以我們不要感傷那 些失去或未得到的,而應該珍惜自己
現在還擁有的。
人心不足所以才會貪得無饜
人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對自己所擁有的,常視若無睹,對於自己所沒有
的,卻時時念個沒完沒了,越念就越難過,所以雖然家財萬貫,仍然不快樂。
快樂的人珍惜已有的東西,所以感覺心滿意足;不快樂的人總是在哀嘆自己所
缺乏的東西,因此感覺自己貧乏可憐。快樂是建立在滿足感之上,對人、事、
物、境能心滿意足,那就是快樂。
人心不足所以才會貪得無饜,由於存有不足之感,才會產生貪多嫌少的心態
。其實人生並不一定必須擁有那麼多,只要自己勉強夠用,就應該心滿意足了;
如果所擁有的已超過自己實際的需要,那是「多餘」的擁有,對於「多餘」的擁
有是一種浪費,也是糟蹋了有用的物品,因為你只是擁有它而不會去使用它,物
品不使用就不會產生它的功效,閒置不用就會失去它的使用價值,譬如你光擁有
食品卻不去食用,這食品放久了就變成沒有使用價值的廢物。
擁有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使用它,就如同廢物一般
現代人生活水準提高了,常常會購置不是必需的「多餘」用品,譬如逛街看
了價廉又好看的衣服就買回來,購置的衣服越來越多,塞滿了衣櫥,檢視你所有
的衣服,可能會發現有些衣服兩三年都沒有用過一次,這些都屬於閒置不用的「
多餘」衣服,不如將這些多餘衣服送給需要使用的人,以免沒有穿用的衣服佔據
了衣櫥空間,壓皺了平常穿用的畢挺衣服。
生活上食衣住所需要的物品其實有限,夠用了就無須再添加,如再添加就成
為「多餘物品」,這「多餘物品」會給人帶來保管貯存的麻煩。譬如富豪之家另
外還有別墅,別墅裡設有花園、噴水池、游泳池等,平常一個月使用這別墅只有
三五天,但平日必須雇人看管別墅,打掃或整理花園,管理費、水電費及稅金加
起來,可說是一種「多餘」的支出。
貪心不足的人總認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越好,其實擁有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使
用它,都如同廢物一般,既然不會使用它而擁有它,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擁
有一大堆不須使用的東西反而成為累贅,因為還需要櫥櫃或容器貯存保管它。因
此,所擁有的東西愈多,煩惱就愈多。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未能體悟,終致變
成了物品的奴隸。
人的物質慾望是永無止境的,永遠都無法填滿
人的物質慾望是永無止境的,就像深淵大海一樣,永遠都無法填滿。當一個
慾望滿足之後,可能再衍生出好幾個慾望,如此人的物質慾望會愈來愈多,沒完
沒了,如有太多的慾望不能滿足,當然就快樂不起來了。所以有些聖賢主張為了
減少痛苦,而提倡「節慾」,慾望減少了就容易得到滿足。人能知足便是快樂,
感覺滿足便是幸福。
聖若望說:「不想佔有,無所不有;沒有物慾,事事滿足。」人的物質慾望
減少了,煩惱也會隨著減少。佛云:「無求即全有」。人如果不想佔有,就無需
擁有而不致覺得遺憾。「人能知足心常樂,事到無求品自高。』真正的富足不在
於我們擁有很多,而是我們要求的很少;不在於壓抑你的期望,而在於減少你的
慾望。人能滿足現實,就不必急忙去追求物慾,而能享有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
清福。
要無煩惱要無憂,本分隨緣莫強求
俗云『要無煩惱要無憂,本分隨緣莫強求。』人生的機遇得失是一種因緣,
不管是善緣還是孽緣,也不管是緣起還是緣滅,我們都能以歡喜心視之待之。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當擁有時好好珍惜享用,當失去時也無需過分傷心惋
惜;當有緣相聚在一起時,以歡喜心相對待而能互蒙其利;當緣滅而彼此分離時
,也能互相祝福道別、期待珍重再見。
世事本無常,世間的人、事、物、境,永遠都在變化當中。人生有歡聚就有
分散,有獲得就有喪失,天下間沒有一件事物可以永遠掌握的,那麼人生的悲歡
離合、得失成敗都可說是暫時性的,日有晝夜循環,月有圓缺變易,人生也可以
苦盡甘來、轉憂為喜。忍受過寒冷的冬天,就可以迎接美好的新春;挨過了黑暗
的夜晚,就可以期待光明的來臨。
對於金錢也是多多益善,世上沒有人會嫌錢太多,不管擁有多少金錢,都覺
得還不夠。當有了十萬,還想要有五六十萬;當有了百萬,還想要有五六百萬;
當有了千萬,還更想要五六千萬。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當擁有五百億美元時,他仍
然覺得前還不夠。為何如此?那是因為金錢太重要了,金錢幾乎成為萬能,有錢
能使鬼推磨,有了大量的金錢,就可以擁有你所需要的東西。
迷信金錢越多就會越快樂的人,卻會活得越不快樂
在這工商業社會,更顯得金錢的重要性。有錢就是大爺,沒錢寸步難行。富
有就變得高貴,貧窮卻會淪為低賤。人人向錢看,拼命去賺錢。多少人願意為錢
而賣命,多少人心甘情願地聽從金錢的指使。金錢的魔力可稱為神通廣大,以致
讓不少人為了賺錢而不惜傷害了自己的健康或生命,也讓不少人受金錢的誘惑與
逼迫而違背了自己的良心或尊嚴。
迷信金錢越多就會越快樂的人,卻會活得越不快樂。因為拼命賺錢都還覺得
錢還不夠,於是終身會被追求金錢 所累所苦。事實上,快樂並非可用金錢買來
的,人能否快樂跟擁有金錢多少並無直接的關係,如果檢視能讓你快樂的事務或
活動有那些?你會很驚訝地發現,與金錢無關的來源上獲得的快樂,竟是那麼多。
世上錢太多和錢太少的人,都會活得不快樂
能勘破「金錢關」的人,才容易逍遙快樂,能擺脫名韁利鎖的羈絆,不致陷
入追逐名利的漩渦中翻滾,才能保持輕鬆自在之身。殊不知世上錢太多和錢太少
的人,都會活得不快樂;錢不太多也不太少而剛好夠用的人,才容易活得快樂。
因為錢太多了,他的煩惱和憂慮必定較多,時時刻刻在擔心恐懼他龐大的財產被
偷被搶、被勒索敲詐,甚至外出不敢單獨行動,怕被歹徒綁架,
在治安不良的社會,身懷巨金者常被歹徒列為謀財害命的對象。
富豪之家在外人看來很風光,那裡知道他有許多憂慮不安,在家裡要裝設重
重關卡,嚴禁閒雜外人的侵入,還要安裝監視、保全、報案系統,外出還要聘請
保安人員隨從,就因為他錢太多,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覬覦,被心懷不軌的人列入
作案的對象。家人外出深夜未歸,就在擔心是否被歹徒綁架。富豪之家最擔心憂
慮的是被搶和被綁架,這樣行動受限制,不能像一般人那樣自由自在地隨意行動
。據說買樂透彩中了上億元大獎的人,雖然心中高興,但都不敢大肆張揚,就是
怕突然錢太多而被搶或被綁架,甚至偷偷搬家讓別人不知他住在那裡。如果因為
錢太多,而讓人居住不安,那也是一種悲哀。
與其比上不足而自卑自嘆,不如比下有餘而自豪自滿
我們雖然錢不太多,但也不算太窮,生活上食衣住不致短缺,屬於這一階層
的人,應該自我慶幸,既沒有富豪之家那種擔心憂慮,也沒有赤貧者那種窘困苦
楚;我們既沒有因錢過多所帶來的枷鎖,也沒有因身無分文而致飢寒交迫。我們
免除了不少羈絆與拖累,我們享有比較多的輕鬆與自由,因此,我們應該活得比
他們更快樂。
一般人之所以會貪心不足,是跟別人比較的結果。如果事事都跟別人比較的
話,結果會發現我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因而感嘆自己的貧乏與可憐;但如將眼光
投注在弱勢者身上,自己又有許多勝於人的地方。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這是普遍的現象,因此,人要活得快樂,在物質生活方面要比下而不比上,與
其比上不足而自卑自嘆,不如比下有餘而自豪自滿。
懷著感激感恩之心,珍惜和慶幸自己所擁有的
我們有幸生長在台灣,台灣地區的平均國民所得已達一萬多美元,就全球而
言屬於五分之一高所得的行列。想想世界上有一半的人,他們的平均所得不到我
們的二分之一,再想想地球上有四分之一的人(約有15億人),他們每天的生活
費不到一美元,我們比他們要富裕30到40倍。
這樣想和比較之下,我們是有理由自喜自豪了。看看那些貧困落後地區人民
的生活,他們的衣食住嚴重短缺簡陋的窘困景況,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的得天獨厚
了。
我們也要慶幸生長於這個年代,如果是出生於一百年前或五百年前,我們的
生活就沒有像現代那麼舒適方便了,那時代的生活,就像現代貧窮落後地區人們
的生活相差無幾。一個人身在福中如能知福,能夠常想現在自己所擁有的,而儘
可能不去想自己所沒有的,就會懷有感激感恩之心,珍惜和慶幸自己所擁有的,
同時盡情地享用現在所擁有的,這樣就能常懷歡喜心。
感激是快樂的泉源
感激是快樂的泉源。一個人如能學會感激,就會常念別人曾經對我的好處,
常記人之恩而不記恨,如此「觀功念恩」的想法會時時提醒自己,將會減少許多
憤怒。若是常存不滿之心,耳聞目見都是人家的缺失過錯,如此「觀過念怨」的
結果,心中就會積存一些不滿的怨恨,久而久之,生活只有怨懟,心情自然好不
起來。
快樂的三大原由是「三不三隨」
快樂的三大原由是「三不三隨」,所謂「三不」就是:不一定、不執著、不
在乎;所謂「三隨」就是:隨時放下、隨遇而安、隨緣自在。
人生之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不必限定自己或別人只有一條路可走。
有時康莊大道反而塞車,偏僻小道反而通行無阻,譬如走高速公路不一定最快,
在高速公路上大塞車使人進退不得。有時何不換另一條路走走,也可以沿路欣賞
不同的風光。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見解與作法,
不要強求子女一定要當醫生,也要聽聽新人類的主見,讓年輕人有自由揮灑
發展的空間。人生之路可以無限的寬廣,世上的職業或工作有千萬種,行行都可
以出狀元。
人能夠放得下就可以擺脫一切的煩惱與罣礙
不執著就是放得下,人能夠放得下就可以擺脫一切的煩惱與罣礙;一個人能
夠隨時放得下,無異是卸下人生的重擔,能夠懂得拋棄一些累人的包袱,可讓人
生之旅途走得更輕快。月有圓亦有缺,人有得也有失,天下間的人、事、物、境
永遠都在變化當中,因此世上沒有一件可以永遠掌握的東西,既然無法永遠保留
持有,那何不瀟灑一點學會隨時放得下,隨時享受現在還持有的,對於已經失去
的東西,你再怎樣傷心惋惜也於事無補。即使你執著而放不下,那也是沒有用的
,該失去的還是會失去,該離別的還是會離別,縱然你痛哭傷心也是枉然。世間
的得失成敗是自然現象,人生的生老病死是必經過程,時空不停地在轉換,人也
不停地由年輕到衰老,任何人都不可能留住時間、永保青春;又有那一個人可以
長生不老或老而不死?因此,唯有不執著而能放得下的人,才能享有逍遙快活。
人生不必太在乎人、事、物、境的不夠完美
人生不必太在乎人、事、物、境的不夠完美,更不必怨恨或念念不忘那些醜
陋、缺憾、疏失、過錯、愚蠢、幼稚的一面。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存有一
些醜陋或缺失是正常現象。那要求「完美主義」不允許有一些瑕疵存在的人,必
定會活得很不愉快,他會覺得世上的人、事、物、境,沒有一項是可愛的,因為
天下的人、事、物、境都有其瑕疵毛病存在。
世上美好的事物似乎很快就消失,像曇花之一現、彩虹之變幻。花無常開,
月無常圓,月亮只有在農曆月半是圓滿之月外,其餘都有缺陷。當花開的時候如
果沒有好好欣賞,花謝了其美好就消失了;當滿月之夜固然是最美艷,就是在缺
月之時也具有另外一種美,還是值得欣賞,懂得欣賞缺陷美的人會有更多的歡樂。
應以歡喜心去欣賞由壞變好、由醜變美的過程
世上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每一個人都是從無知無能、幼稚愚蠢而逐漸成長
成熟,經過學習歷練而不斷改善自己的缺失過錯,一個人缺失過錯逐漸減少就是
逐步趨向完美至善。因此,對自己或對別人不必總是嫌棄厭惡其中的缺失,人不
斷在改變當中,也許一二年後這個缺失已不存在了。我們應該以歡喜心去欣賞由
壞變好、由醜變美的過程。
世上的人、事、物、境都是美醜好壞並存的,有其美好的部分,也有其醜惡
的存在。如果懂得享用其美好的部分而不在乎其醜惡的部分,則天下的人、事、
物、境都是可喜可愛的;反之,如果只會厭惡其醜惡的部分而漠視其美好的部分
,則天下的人、事、物、境都將覺得可厭可恨了。如果生活上沒有一個自己所喜
愛的人、事、物、境,那又怎能快樂得起來呢?
有快樂習性的人,並不需要特定條件才會快樂
有快樂習性的人,並不需要特定條件才會快樂,他能隨時放下、隨遇而安、
隨緣自在,無淪跟誰在一起、做什麼事情、有什麼物件、身在何處都可以活得快
樂。因為他能把握現在而快樂地活在當下,他懂得享用現實,善用現在還持有的
一切。他對所面臨的人、事、物、境都特別注視其美好的部分,他覺得每一個人
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長,世上萬物都有其特性與用途,就是廢物都可以再利用,
糞土也可以當肥料,就看你能不能善用而已。這樣說來,世間並沒有真正的廢物
存在,一般所謂的廢物是指不懂得應用或不去運用的物件而已,如果我們擁有許
多不去運用的物件,那物件就像廢物一樣,沒有發揮它的應用價值,這就糟蹋了
有用的物件了。
能夠養成隨遇而安、隨緣自在的習性,也就是廣闢快樂的泉源
你所面臨的人、事、物、境能否讓你喜愛,全看你懂不懂得欣賞其中美好的
部分,譬如你欣賞一個人,除了欣賞他的外在美之外,還可以欣賞他的聰明能幹
、有趣的表情動作、幽默的談吐、特有的專長或才能、高雅的氣質、優美的風度
、高尚的品行、純潔善良、溫柔體貼等種種美德或內在美。須知一個人的外在美
,雖然可靠化妝術增加其美麗,但效果還是有限;一個人的內在美,卻可以依賴
個人的修養使其無限度的提昇。因此,對一個人的內在美比外在美更有欣賞的餘
地,一個懂得欣賞別人內在美的人,必定可以獲得更多的喜樂。
能夠養成隨遇而安、隨緣自在的習性,也就是廣闢快樂的泉源,無論跟誰在
一起都會相處得很快樂;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享受其美好的特色。譬如住在城市
可享受其交通購物方便,飽嚐熱鬧繁華的氣氛;住在鄉村也可以享受另一種情調
,觀賞田野風光,呼吸新鮮空氣,領略大自然幽靜安詳的情調。我們的世界是多
姿多彩、千奇百怪的,不論你身居何處,都可以品嚐到各種不同的風味與樂趣。
一個能把快樂散發給別人的人,自己會有更多的快樂
在此推薦一種讓自己快樂的要領,那就是先不要太自私,只讓自己快樂起來
,而是先想辦法讓常跟你在一起的人能夠快樂起來,只要你有辦法使他(她)快
樂,那你就領悟了開闢快樂泉源的秘訣。當你發現因你的作為而使她(他)快樂
起來,你也會因為他(她)的快樂是由於自己的功勞造成而欣喜,在不知不覺中
他(她)的快樂也會感染到你,你也會在無形中快樂起來。
英國的格林說:「快樂猶如香水,向別人灑得多,自己也必沾上幾滴。」一
個能把快樂散發給別人的人,自己會有更多的快樂。快樂是會互相感染的,所謂
快樂因有人分享而使快樂增加一倍,你能讓週遭的人快樂,就是將自己的快樂跟
別人分享而愈快樂,同時,你也在分享別人的快樂而讓自己添加了快樂。
快樂需要跟別人一起分享,在互相響應中會使快樂變得更濃烈
快樂是不能獨自一個人享有的,如果快樂沒有跟別人分享,那快樂的氣氛會
減損許多,快樂需要跟別人一起分享,在互相響應中會使快樂變得更濃烈。所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大家一起快樂,那才是皆大歡喜
。所以人生需要朋友,有朋友可以互相分享快樂而增加喜悅,也可以彼此支援分
擔困難而減少痛苦。單打獨鬥、孤立無伴那會讓人感到孤單寂寞。
笑口常開,幸福永在。笑得愈開,快樂愈多
另一個使人快樂的要領是『笑』,笑是快樂的泉源,笑也是使人美麗好看的
最佳化妝品,笑更是可治百病的良藥。人在笑的時候,身心都會發生許多有益健
康的變化。從心理生理及醫學的觀點來說,笑可以促進健康。而健康可說是快樂
的根本,如果失去健康,也將隨著失去快樂,一般年老人之所以活得不快樂,多
半是由於健康出了問題。
一個人想要活得快樂,絕對不要忘記『笑』。笑口常開,幸福永在。笑得愈
開,快樂愈多。臉上有笑會變美,經常面帶微笑會使人年輕可愛,伸手不打笑臉人
,時露笑容者必定較受別人的喜愛與歡迎。笑可說是快樂的象徵,臉上有笑表示滿
心歡喜;如果臉上沒有一絲笑意,表示他心中已失去了歡樂。也只有心中充滿憂傷
、憤怒、恐懼或仇恨的人,臉上才不會出現笑。笑可以減輕痛苦。一個人只有在放
鬆時才笑得出來,而越能放鬆,痛苦就越輕。
一個人外在的表現與內在的心情是有連帶關係的
一個人的表情態度可以影響內在的心情,也就是一個人外在的表現與內在的心
情是有連帶關係的。如果你的表情態度及談吐舉動都表現出快樂的樣子,讓別人看
起來你很快樂,實際上你伈裡也是快樂的。不信自己可做試驗,你故意在別人面前
表現出十分憂傷痛苦或憤怒怨恨的表情態度,過了不久你真的變成不快樂了。因此
,平時如果經常在表情態度及談吐行動上表現出很輕鬆愉快的樣子,那麼你的內心
也會跟外表一樣快樂起來。
快樂的前提是『為善最樂』
快樂的前提是『為善最樂』,「為善」是做讓人歡喜的事,能讓別人歡喜,自
己也會跟著歡喜。因為做了「善事」,不論有無得到善報,先在良心上得到獎賞,
心靈上獲得欣慰。因為,由於你的施捨、服務、幫助或分憂讓他脫離災難或困苦,
他當然會透露出一種感激感恩感謝的神情,當你領受到這種神情,就會在內心產生
無形的快樂。
日後他有機會或有能力而感恩圖報,你又可以再次獲得快樂,何況有些人「受
人點滴之恩,必以湧泉回報」,那你可以獲得超額的快樂。如果你感激他超額的報
恩而適時給予回報,他過意不去而再回報,如此恩恩相報的良性循環下,你就可以
連綿不斷地獲得快樂。所以「助人為快樂之本」是有其道理的。樂善好施的人,經
常可以獲得無端無由的快樂。
反過來說,作惡多端的人是不會快樂的,縱然他幹下的滔天罪惡沒有被別人發
覺,但他還是會受良心的譴責。所謂「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如果
是虧心事做得太多,壞事做絕、惡事做盡,半夜有人敲門,必定心驚肉跳、惶恐不
安,日夜都懷著有一天遭到惡報,懊傷悔恨、愧疚贖罪之心讓他寢食難安,受此良
心的折磨,又怎能快樂得起來。
心中有愛就是善,有愛心的人必定有一顆歡喜心
心地善良,慈愛為懷的人,必定持有寬容親切的歡喜心。他對天下間的人、事
、物、境都懷著喜愛包容之心對待,因為他懂得特意去讚賞、敬佩、褒揚、慶幸其
中美好善良的一面,而對其中醜惡卑劣的一面則抱持包容、寬諒、體恤、救助的胸
懷去面對它、接納它。因此,他普遍地喜愛絕大部分的人、事、物、境,縱然存有
一些缺憾或瑕疵也不以為意,對醜陋的部分也不生怨恨之心。他總覺得這世界是美
麗可愛的,有這種眼光與胸襟當然是滿懷喜悅了。
心中有愛就是善,有愛心的人,必定喜愛自己、喜愛別人、也喜愛萬物萬境,
有愛心的人必定有一顆歡喜心。我們應盡可能消除心中的憤怒與怨恨,盡量不要有
惡形惡狀及惡言惡行的表現。我們應該心存慈愛,和顏悅色,樂善好施,存好心、
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常說好話必得善緣,常做好事必得善報,常當好人也必
得福報。人能夠獲得許多善緣、善報與福報,必然是一位快樂幸福的人。

※經常保持心情愉快是最佳的保健方法,也是最能享受人生樂趣的秘訣。
※樂觀的人在每種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一種憂患。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能見苦為樂,方知淡是甘。
※希望被人愛的人,首先要愛別人,同時要使自己可愛。(美、富蘭克林)

沒有留言:

關於我自己

我是國立大湖農工職業學校退休教師,現定居台中市,因擔任大湖農工職校退休人員聯誼會總幹事,負責辦理會員每半年一次的集會活動,每次活動都印發養生保健資料給會員參考,因此所發表的都是有關養生保健防病抗老的文章.